“有一種生活叫靖安”,生態靖安令人神往。這個16萬人口的小縣,近年來榮獲國家和省級生態文明榮譽品牌20多個:江西省首個國家級生態縣、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、國家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……近年來,靖安縣堅持“一產利用生態、二產服從生態、三產保護生態”的理念,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得益彰、相互促進的路子。10月17日,記者跟隨生態環境部,走進靖安縣,探尋其踐行“兩山”理念的生動事例。
倒垃圾還能兌換禮品?這事在江西省靖安縣是真的。
10月17日,記者在靖安縣雙溪鎮馬尾山林場看到一臺職能垃圾分類箱,不僅可以分類投放垃圾,還可攢積分兌換生活用品。
仔細觀察發現,這個智能垃圾箱上可以找到各種分類垃圾的投放口,如塑料類、玻璃類、金屬類、紙張類等等,垃圾分類十分清楚詳細。
更讓人感到新奇的是,離垃圾箱不遠處有一個積分兌換超市。“超市里有各種生活物品,村民可以用積分自由兌換。”僑銀環保靖安分公司講解員涂秋蕓告訴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,馬尾山林場還配備了專職工作人員協助村民進行垃圾分類。每戶居民只需注冊一個垃圾分類投放二維碼,投放垃圾時掃描二維碼,選擇智能垃圾分類收集箱上對應的按鈕開箱投放,系統便會自動稱重計算積分。當積分達到一定分值后,就可在附近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兌換所需的商品。
圖說:分類垃圾積分可在村內兌換各類生活用品。
“以前,垃圾打包全扔,現在一有垃圾我都會分類回收,能抵點生活用品。”一位路過的村民告訴記者,村里的環境也一天比一天好,靠垃圾兌換便能把家里每年支出的保潔費掙回來。“生態環境部新修訂的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建設指標》中增加了‘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儲運’指標,強化了對生活廢棄物綜合利用的考核。靖安縣通過實施智能垃圾分類回收和垃圾兌換銀行等措施,極大地調動了農村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,形成了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的‘靖安模式’。”中國環科院博士、高級工程師雒新萍告訴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。
事實上,馬尾山林場的智能垃圾回收站只是靖安縣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、改善人居環境、建設美麗鄉村的一個縮影。
為推進新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化處理,提升農村清潔水平,提高村民環境保護意識和積極性,靖安縣推行“村莊清潔革命”,并提出2019年,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管理體系;2020年,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全過程監管與特許經營制度,完善建立長效管理體系。
來源:大眾網·海報新聞 記者:姜雪穎
新聞背景
生態文明示范建設
上世紀九十年代,原國家環保局(總局)在全國范圍廣泛開展生態示范區建設工作;2000年以來,原環境保護部在生態示范區工作基礎上,推動開展以生態省、市、縣、鄉鎮、村、工業園區為抓手的生態建設示范區工作;2013年,經中央批準,“生態建設示范區”更名為“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”。
截至目前,生態環境部命名了兩批共91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29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實踐創新基地,初步形成了點面結合、多層次推進、東中西部有序布局的建設體系。示范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。
編輯:張偉